“街长制”推动“街长治”

  • 中国西藏新闻网
  • 2019/07/19

【字体

市容市貌管理是很多城市在发展中都会遇到的“痛点”。尽管相关职能部门从来没有停止过监管,但由于种种原因,一些街道的占道经营、私搭乱建、违规摆放店招、机动车乱停乱放等现象,一直处于“治理—回潮—再治理—再回潮”的循环中,始终得不到根治。

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,昌都市将卡若区作为“街长制”改革试点区。试行“街长制”,对昌都市乃至我区来说都是一种创新。

街道是城市最美的音符,街道更是创建文明城市的“细胞”。城市街道的治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,过去的齐抓共管往往不能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。昌都市卡若区通过建立由总街长统筹全局工作、街长负责组织实施、街区专干抓落实的“街长制”,实质上就是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,全面细化加强城市管理工作。

“街长制”实现“街长治”,究其原因,透过卡若区的成功实践,笔者认为,有以下几点:

街长都是群众身边亲切的人。“街长制”的实行,有效推动城市的末端管理向社会协同治理转型。昌都市按照“网格化管理”模式将各片区按路段划分为若干道路“网格”,并分别设立道路管理街长,由街道居委会主任承担管理第一责任,并与执法部门联合协作、齐抓共管,城市管理力量明显增强。街道居委会主任长期在基层,与群众接触多、关系熟,“街长制”正是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,在城市管理中,执法队员通常代表一种刚性的执法权威,与之相比道路管理街长则是以更加柔性的方式协商沟通,改善街道沿线环境卫生面貌、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效果。

“街长治”成果的巩固需群众支持和社会共同参与。“街长制”带来的变化,市民群众感受最深。昌都市实施“街长制”以来,群众共同见证街道变“宽”、变整洁;乱停车、乱摆摊的情况不见了;走在街上从各类音响传出的此起彼伏的广告“销声匿迹”了;群众更喜欢上街了,商家的客流也多了、生意也好了,大家走在街上都觉得舒心多了。随之而来的还有市民群众文明、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,市民群众遵纪守法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,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和监督意识明显增强,呈现出城市出彩、群众满意的和谐局面。

“街长制”是城市治理的一场改革,旨在从根源上解决“该谁管、谁来管、什么时候管”等问题,让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、治理更加精准化,这样才让城市治理更出彩,让群众更满意、更幸福,真正实现“街长治”。


上一篇:拉萨垃圾回收系统已初具规模 已回收垃圾85吨 下一篇:民族团结之花处处开